MCN机构合规风险建议

  • A+
基于以上对MCN机构合规风险相关问题的分析,笔者进一步提出以下更为具体的建议,望有所裨益:
(一)MCN机构应配备满足业务需要的网络表演经纪人员,网络表演经纪人员与所签约网络表演者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0。网络表演经纪人员从事演出经纪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MCN在招募KOL时应注意:
1、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表演经纪服务;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表演经纪服务的,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经其监护人书面同意。在征询监护人意见时,应当向监护人解释有关网络表演者权利、义务、责任和违约条款并留存相关交流记录。
2、直播营销人员应当年满十六周岁;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申请成为直播营销人员的,应当经监护人同意。
3、通过面谈、视频通话等有效方式对KOL进行身份核实,并进行背景调查(如是否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查看征信报告、是否受过刑事处罚等)。
4、在确认招募某KOL时,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维护网络表演者的合法权益(如拟招募为员工的,应保护KOL作为劳动者的权利)。
(三)MCN在与KOL签约时应注意:
1、要求KOL提供全面且真实的身份信息及证件,包括但不限于户籍所在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账号、紧急联系人及其联系电话、真实姓名、户口本本人页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护照复印件、港澳台通行证复印件,以防KOL失联。
2、明确账号及成果归属
“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要求,从严整治MCN机构通过发布“打擦边球”、真假难辨等内容,恶意制造“网红账号”行为;整治MCN机构账号恶意“串联互动”博流量、恶意发布同质化文案炮制热点等行为;督促MCN机构切实履行签约账号管理责任。故,建议MCN机构掌握账号的控制权及归属权,并严格监督KOL对账号的使用。
对于在KOL直播或录制短视频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形式的成果,建议在协议中明确其权利归属(如著作权、所有权等),以防止发生纠纷。
3、适当约定违约金或其计算方式
MCN与KOL签约时通常会约定违约金或其计算方式,但在审判实务中,法官往往不会支持高额违约金。诉讼中,法官会根据MCN机构的实际损失来判断违约金数额是否过高。但对于MCN机构而言,往往较难证明实际损失,故法官通常根据MCN所在行业特点、MCN开展业务的核心资源、以及MCN对KOL所做的宣传投入、KOL的收入标准、KOL的知名度、KOL履约的期限与商业风险、KOL收入的稳定性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衡量酌定违约金数额。因此,建议MCN与KOL约定违约金或其计算方式时考虑上述因素,尽量阐明实际损失的计算依据,并明确不同违约行为对应的违约责任。
此外,为获得更多的违约金支持,MCN机构在日常经营中应详细记录对KOL的运营成果(如粉丝量、直播间人数、收益等),以及对KOL所做的宣传、培训、管理等投入,尽可能地量化这些投入,并保留KOL的所有收入分配记录。
4、合理选择争议解决方式。当MCN与KOL发生纠纷时,通常可考虑选择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1)法院
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其中,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书面协议,包括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者诉讼前以书面形式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2)仲裁
MCN与KOL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时,还可以选择仲裁。但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因此,MCN机构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在与KOL的协议中选择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二者取其一。
(四)《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规定,主播以MCN机构名义进行直播活动时,MCN机构应当对与其签约的个人主播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负责。因此在进行电商直播时,MCN机构应注意:
1、直播账户名称、使用的主播头像与直播间封面图应符合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含有违法及不良有害信息。
2、不得利用刷单、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虚构或篡改交易数据和用户评价。
3、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4、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依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严格履行产品责任,严把直播产品和服务质量关。
6、依法依约积极兑现售后承诺,建立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深圳直播行业律师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